1. 日常清潔:內外表面同步清理
操作要點:分子蒸餾儀每次使用后,用干凈軟布或專用清潔布擦拭設備外部表面,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或尖銳物品刮擦。內部需清理蒸發筒、冷凝器及接收瓶,防止殘留物腐蝕金屬表面或引發交叉污染。
案例支撐:某實驗室因未及時清理接收瓶殘留物,導致下次實驗時物料純度下降15%,經徹底清潔后恢復。
2. 連接管路與閥門檢查:杜絕泄漏隱患
操作要點:每次使用前后檢查所有管路、閥門及接口是否緊固,發現松動或損壞立即更換密封圈或接口。
數據支撐:統計顯示,30%的設備故障源于管路泄漏,定期檢查可降低故障率至5%以下。
3. 冷凝器與蒸發器維護:保障熱傳導效率
操作要點:定期清理冷凝器表面灰塵和污垢,蒸發器內部結垢需用溫和溶劑或專用清洗劑清洗,避免使用尖銳工具刮擦。
技術原理:污垢厚度每增加1mm,熱傳導效率下降20%,定期清理可維持設備性能穩定。
4. 分子篩與過濾裝置更換:確保蒸餾純度
操作要點:根據使用頻率和介質特性,定期檢查并更換分子篩或過濾裝置,避免雜質進入蒸餾系統。
應用場景:在制藥行業,分子篩失效可能導致產品純度不達標,引發批次報廢風險。
5. 電氣系統安全檢查:預防火災與觸電
操作要點:定期檢查電氣線路連接是否正確,無裸露、老化或破損現象,由專業人員對電氣系統進行安全測試。
安全規范:符合IEC 61010標準,確保設備在額定電壓下穩定運行。
6. 控制系統校準:保證測量精度
操作要點:定期校準溫度、壓力、流量等參數傳感器,確保控制精度符合實驗要求。
案例支撐:某實驗室因未校準溫度傳感器,導致蒸餾溫度偏差5℃,影響產物收率10%。
7. 機械部件潤滑與緊固:減少磨損與振動
操作要點:對攪拌器、升降機構等機械部件定期加注潤滑油或潤滑脂,檢查螺絲、螺母等緊固件是否松動。
技術原理:潤滑不足會導致部件磨損加劇,縮短使用壽命;松動部件可能引發振動,影響蒸餾穩定性。
8. 真空系統維護:維持高真空環境
操作要點:定期檢查真空泵油位及顏色,變深或渾濁時需更換;測試真空度,若下降則排查密封圈、閥門或管路泄漏。
數據支撐:真空度每下降10Pa,蒸餾效率降低5%,定期維護可確保真空度穩定在≤0.001mbar。
9. 停機前操作規范:防止熱油倒吸
操作要點:實驗結束后,先停止加熱,待溫度降至60℃以下再關閉真空泵,避免熱油倒吸損壞設備。
安全規范:符合ASTM E593標準,確保設備在安全溫度下停機。
10. 長期停用保養:防銹與防潮處理
操作要點:分子蒸餾儀長期停用時,排空設備內物料,清潔后用防塵罩遮蓋,存放于干燥、通風環境中,定期檢查設備狀態。
案例支撐:某實驗室設備因未做防潮處理,停用3個月后內部生銹,維修成本增加2000元。